日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教学科研

keyan

教学研讨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研讨 > 正文

赴西安学习心得体会

时间:2019-04-22 08:55:09   作者:白杰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平凉实验中学  点击:
    来陕西师范大学平凉实验中学已经一月有余,在过去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作为跟岗实习教师,我先后参加了两次校外学习交流活动。对一名跟岗实习教师来说,能够有幸参加这样的学习交流活动,我深感荣幸。在为期两天半的学习交流活动中,我们先后深入万科中学、陕西师范大学奥林匹克花园学校、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进行交流学习,不同的校园文化,不同的教师风采给即将踏上讲台的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下面我就结合本次学习活动中的所见所闻,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万科中学的同课异构
   4月11日上午,我校英语教研组的张斌老师和万科中学的王晓敏、王丽老师就《Unit5 Why do you like pandas?》这一课的内容进行了同课异构。万科中学的王晓敏老师首先通过单词消消乐的游戏导入新课,一个游戏活动不仅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对学生的预习活动进行了有效检测,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听读能力和英汉互译能力。王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注重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听完王老师课首先感觉到的是轻松,这种轻松源于丰富有序的课堂活动和王老师轻松愉悦的表情。其次是惊叹,惊叹于王老师能准确叫出每一个学生的英文名字,我想这一定是用心做教育的结果;万科中学的王丽老师以请学生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通过三个课堂任务展开对本节课学习,第一个任务是快速阅读,这也是英语阅读课要完成的首要教学目标之一。第二个任务是找关键句,是在第一个学习任务完成的基础进行的升华。第三个任务以选拔最佳导游的活动对本节课的主题进行进一步升华。而让我们最为欣赏的还是那个“大象头”的板书设计,这足以显示出王老师的精心安排。相比于其他两位教师,我校张斌老师首先得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应对陌生的教学环境,陌生的学生。而当张老师站上讲台后,我们发现这些问题在她那都变得容易,她首先通过一个小游戏打消了学生的戒备心理,让学生感受到了这位老师亲切。为了能够让学生参与进来,张老师随即在黑板右下角位置写了一个单词“March”,然后根据座位安排将学生分成了四组,这时大家才发现这堂课不仅要学知识,还要进行课堂竞赛。荣辱感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不断升华,最直观的感受是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不断提升,生怕老师忘掉给他们组记分。而从课堂内容来看,张老师的课紧抓英语阅读课的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以“No trading, no killing ”结束课堂教学。
    4月12日上午,我校美术教师闫阿妮老师和万科中学的白老师、杨老师就《单色版画》这一课的内容进行了同课异构。听完三位老师的课,我们惊叹于原来美术课还可以这么设计,特别是当学生在展示自己的课堂作业时,他们侃侃而谈,分享自己的作业设计,而听课教师则惊叹于学生在短时间内的创造力,会为学生的优秀作品而喝彩。三节美术课不仅是对学生欣赏美、感知美的能力的培养,更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在此之余,我校闫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版画形成与发展历程的梳理,让学生了解到祖国珍贵版画作品的流失,加强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六位老师的同课异构,我领略到了教师的睿智,感受到了他们的别出心裁。如果听课者是远道而来的客人,授课者就是主人,为了迎接客人的到来他们精心准备,用心安排,力图让客人感受到他们独特的魅力。
在花园学校和师大附中的学习
    4月11日下午我们来到了陕西师范大学奥林匹克花园学校,在这里我们先后聆听了三节课,分别是白英娟老师的数学课、邹琴老师的历史课、刘艳老师的物理课。白老师的数学课以问题为主导,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老师将教师分为了两部分,讲台是她的舞台,后黑板是学生的秀场,她给学生搭建起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这一环节颇有“杜郎口模式”的影子,但是却要实际很多;邹琴老师的历史课不仅注重对历史主干知识的梳理,更关注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比如邹老师在讲到自然经济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时,她首先联系到的是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然后推导出劳动力和市场这两个重要因素,这一细节足以感受到邹老师对课本知识的把控和梳理。而在学生给出相关问题的错误解释时,邹老师先是听完学生的理解,然后才指出学生的错误之处;刘老师的物理课以导学案的形式展开,以第一张“黑洞”照片作为切入点。起初我以为这只是一份普通的导学案,直到参加课后的评课活动时,才知道这是他们学校正在实施的一个关于“BGA课堂教学”的研究性课题,通过学校负责人的介绍,我们才了解到了何为“BGA”,以及学校对于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重视程度。
    4月12日下午我们又来到了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在这里我先后聆听一节历史课和一节政治课。在历史课前,朱老师首先让学生代表对自己总结的知识进行了展示,据朱老师介绍,这样的展示环节她每节课都在做,学生自主选题,自主设计。作为一轮复习课,朱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引经据典,史料更是信手拈来,看似是跳出了课本,实际却紧扣考点,她通过具体的史实复习课变得不再枯燥无味。同行者在听完课后的共同感受是:朱老师看的东西太多了;第二节政治课,在学生讲解“英国到底脱不脱”的活动中展开,为了形象说明英国脱欧的曲折历程,学生还借用了化学知识,用了一个“不稳定的氢化物”的标题来加以说明。根据老师要求,每节课的课前都要有一名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某一热点问题进行解读,这样的解读不仅能够引起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校园文化建设
    4月12日在师大附中听完课后,我们随即在穿越了师大附中的大半个校园,历史的厚重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映象,教学楼里的文化墙和校园里随处可见的塑像,无不诉说着这所百年老校辉煌的历史。
    4月13日上午,我们又回到了“熟悉的”万科中学,进一步了解了万科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和社团课开展情况,直到此时我才真正了解到这个学校到底有多“大”,学校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间教室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各种社团课的开展满足了大多数学生的兴趣学习需要。
    两天半的学习交流紧张而忙碌,但是却收获颇丰,我感受到了教师们独特的人格魅力,看到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更看到了一位师大附中历史教师的学识修养。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一名还未正式踏上讲台的新教师,我深知在教师这条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