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教学科研

keyan

教学研讨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研讨 > 正文

赴西安学习交流第四期心得体会

时间:2019-04-22 09:00:06   作者:曹春艳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平凉实验中学  点击:
    2019年4月10日至13日,有幸跟随学校第四期培训队伍赴西安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学习交流活动,此次活动收获良多,感悟颇深。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出平凉,不知世界之大也。从教多年,一直都是埋头苦教,埋头苦究,仅有的一些教学方法大多是从几个同学科的教师处习得。工作初期,成长也算较快,而今正好进入了停滞期,迷茫、焦虑。这次学习使我豁然开朗,自身的不足之处,努力的方向好似有些明了。
    本次学习交流活动总共去了三所学校,听课10节,同时也参与了八年级生物“同课异构课”的评课活动。各位老师精彩的课堂无一不使人惊叹。生物课堂“安全用药”,内容看似简单,但各位老师各放大招,万科杨老师的细致,田老师的生活化及我校高婷老师面向全体学生的态度无一不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三堂美术课“单色版画”真的是恶补了我的美学知识,美术这堂课在我的学习生涯里是不存在的,这三堂课里,我觉得自己是个学生。三位老师各自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从了解历史发展到学习制作过程到动手操作,课堂轻松愉快还学到了相关技能。尤其是第三堂课,教师以学生喜欢的话题(甜筒,辣条)着手,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并且用非常亲近的言语称呼学生,真正扮演了良师益友的角色。从这六节课里,我不仅看到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更看到了各位老师认真负责,严谨的教学态度以及激情昂扬的精神状态。同时也为自己工作中的惰性深感愧疚,已经很优秀的人都那么努力,作为一个经验尚浅,能力平平的人,我又怎敢再有一个安于现状的心?
    新课改以来,听的最多的便“是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教师仅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路人”,可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从教以来,由于生源较差,我从来都不敢相信学生,因为有部分学生总是启而不发,不讲不动,不指不动,让学生动起来很艰难。为此,大多时候我总是一讲到底的。在新课改理念的熏陶下,我一直都很纠结,不断尝试不断改进,但几乎从未做到自己觉得恰到好处。这次学习时,“奥园”学校的那位女老师的课堂再次点醒了我,她真正的做到了学生的引路人。合作学习,合作展示,正确的评价环环相扣,全员参与,课堂高效。说到这,我又想起了去年的同课异构大赛,特邀的一位女老师,她在课前就说了一句让学生感觉很暖的话:老师的教学原则是不放弃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得会。她的教学方法依然是分组学习,合作探究,合作展示,会的不讲,只做引路人。课堂紧凑,学生全员参与,效果良好。究其差异,我想应该是准备不充分,教学研究还不够到位,教学基本功仍有待加强。
    除了教学方法,我想一堂高质量的课还需要有恰当道具的配合,需要有良好教态的装饰。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大脑中知识的储备,这点陕师大附中的教师是好的学习榜样,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题目随口就出,知识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作为青年教师,成熟之路尚远,仍需砥砺前行。
    除了教学方面,三所学校的建设也令我耳目一新,注重文化,关注历史。尤其是万科中学,面积虽小,容量惊人,每一面墙,每一个角落都运用的恰到好处。墙面上贯穿了陕西的各项发展史,空余角落则设置为英语角,数学角,语文角,地理园地,生物园地等等,使学生时时刻刻都在学习。还有他们的社团,无一不是特色。相比之下,自己组织的社团还是稍有逊色。不够精细,不够用心,并没有最大程度的发挥社团对学生兴趣培养的功能。
    学无止境,每一次学习交流都是对自身的一种提升,不同的师德师风,不同的文化底蕴,不同的人文情怀,无一不触动我的心灵。法源于理,高质量的课堂是我们每一教师都向往的,扎实的理论基础,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亲和不生硬的教学姿态,甚至主持人般的口才都是自己今后该努力的方向。
    最后,衷心感谢学校给的学习机会,感谢接待方的热情款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愿合作共赢,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