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教学科研

keyan

教师随笔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师随笔 > 正文

慈恩芙蓉听新雨 曲江金菊秀远芳

时间:2018-10-31 08:04:36   作者:马明远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平凉实验中学  点击:
 ——秋日西安培训记

                      
   得知要赴西安参加“全国部分大学教学协作体第27届年会”培训活动,我的心情十分激动。10月16日中午,泾河一带秋雨新晴,阳光明媚。在学校相关领导的带领下,我们一行23人东赴西安,参加听课培训活动。
   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西安时已是黄昏时分,古都的天空,暮霭沉沉,浓云密布。远方的高楼在烟雾里静静耸立,城郊四野苍茫,那景象果然正如太白诗所言:“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然而我的心情确是激动的,虽然以前曾三次在西安短暂逗留,缺终有种种事务不得游历,终有遗憾,这次来学习听课,有机会再一次去发现这座古城的魅力,且能见识行业精英的风采,我甚至有些兴奋。
   10月17日,重阳佳节,我们聚在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参加了“全国部分大学附中教学协作体第二十七届年会”,年会的主题是聚焦核心素养,优化课堂教学。冯军和相关老师做了精彩发言。听到各位教学能手多年来在教学一线努力实践得出的宝贵经验,我的教学思想为之激荡。自走上讲台以来,我大多是摸着石头过河,理念相对陈旧,教学方式已成僵化模式,聆听了专家学者的报告,我对自己的教学做了反思,正所谓“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闭门造车,终要落后。
   17日下午,我们做了简单的休整,随即展开了紧张的听课工作。我们语文组五人分别在17日和18日参加了来自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八所重点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八位老师异彩纷呈的赛课与评课活动。八位优秀老师是高中语文教学者中的翘楚,他们就《三国演义》导读和《记念刘和珍君》这两课展开同课异构,各显风采。八位老师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有一个共同的优点让我颇受启发,那就是他们精湛的教学语言艺术。来自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傅丹丽老师虽然说着带有浓浓闽南味道的普通话,但是她的教学语言依然严谨精妙,课堂环节严丝合缝,她以回目解读导读《三国演义》这部鸿篇巨制的方法简明有效,给我在名著导读教学方面提供了范本。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来自湖南师大附中的刘海涛老师的《纪念刘和珍君》。刘老师在课堂上目光如炬,声如洪钟地朗诵了鲁迅先生的诗词,他以“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引出一个伟大的灵魂,以鲁迅精神来引出爱国青年刘和珍,找出解文支点。刘老师把语文课完全上成了语文课。他饱含深情的朗诵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个人,我听到他声泪俱下的朗诵后,仿佛看到一个生动的鲁迅先生就在我的面前:他手持烟卷,横眉冷对,头发上指,面容冷峻。刘老师在朗读的时候,全场肃静倾听,学生的情感随着他的声音起伏变化,整个气氛肃穆庄严,悲伤沉痛。
   刘老师的语文课,把语文还给了语文课堂,是真的语文课。语文本是读的课,朗读是语文的第一艺术,而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总是忽视朗读的艺术,失去了朗读的语文课堂,就像无声电影一样,虽有画面,终少味道。中国的古诗,讲究“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散文又何尝不是呢,中文之美,字正腔圆,不读,是难以体味的。
   平时的语文课,我总是先设计好模式,缺乏朗读而强势引导,逐渐走向僵化,甚至在一些模式的影响下忘记了语文的根本要务,而作为老师,我已经好久没有读完一整本书了,思想源头不见活水来,自然不能更顺畅地引导学生去读书思考了。
   课后,西安市语文研究专家李明老师作了深刻全面的评课总结,他从语文教学的文本意识、朗读意识、问题意识、语文活动、课后作业、教学语言等几个方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李老师高屋建瓴,指出语文老师应该是演说家和宣传者,用散文化的、诗化的教学语言去感染学生,他对语文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学是一门深刻的艺术,教育更是一个伟大的征程,长路漫漫,任重道远,听了专家老师的授课评课,我更觉得教好语文,绝非易事。
   三天的培训稍纵即逝。九月的古城西安,秋风微凉,霜华未至,芙蓉尚绿,金菊正芳。我们虽然匆匆离去,但是我想,老师们的收获一定是长远的。